学术背景
本科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德语系
硕士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/柏林洪堡大学 教育学院(DAAD奖学金)
博士 德国哈勒-维腾贝格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(HoF)
研究领域
比较教育基本理论,教育治理,学习空间,批判民族志
学术专著
Wu, Rui. Zur Promotion ins Ausland. Erwerb von implizitem Wissen in der Doktorandenausbildung in Deutschland[M]. Berliner Wissenschafts-Verlag, 2019.
巫锐. 德国教育竞争力[M]. 湖北教育出版社,2025. (Forthcoming)
学术论文
[28] 德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成因新解——以“三种文化”为中心的考察[J].外国教育研究,2025,52(05):46-58. CSSCI,第一作者
[27] 德国森林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研究[J].中国校外教育,2025,(01):98-109. 第一作者
[26] 德国教育竞争力形成的文化基础——基于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型的推演[J].现代大学教育,2025,41(02):76-84. CSSCI,第一作者
[25] 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新解——基于工业技术文化的视角[J].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25,46(01):117-125. CSSCI,独立作者
[24] 走向多物种正义:德国森林教育的目标转向与实践策略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24,46(09):105-112. CSSCI,独立作者
[23] 跨文化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——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[J].世界教育信息,2024,37(03):74-80. 第一作者
[22] 能动的世界:儿童校外学习空间的特征研究[J].中国校外教育,2024,(01):70-81. 第一作者
[21] 德国高校助推人工智能国家战略:目标使命与行动举措[J].高校教育管理,2023,17(05):90-98. CSSCI,第一作者
[20] 德国教育治理中的三种文化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23,45(07):76-84. CSSCI,第一作者
[19]德国校外教育规范建设机制及其启示[J].外国教育研究,2023,50(01):69-80.CSSCI,第一作者
[18] 中德《职业教育法》重大修订的比较研究[J].中国职业技术教育,2022(24):15-22+96. 北大核心,第二作者
[17] 扎根式世界主义: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人类学考察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22,44(08):12-18.CSSCI,独立作者
[16] 德国教育法体系的整合机制及其启示[J].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 2022(1):1-9. CSSCI,独立作者
[15]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背景下我国南非教育研究主题与动机透视——基于近十年比较教育学CSSCI 期刊的文献回溯[J]. 非洲语言文化研究,2021(1):130-144. 第一作者
[14] 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张力——21世纪德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[J].教育发展研究,2021,41(09):56-62. CSSCI,独立作者
[13] 德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及其启示[J].全球教育展望,2021,50(03):118-128. CSSCI,第一作者
[12] 质量何为:德国学术评价机制转型研究[J].中国高教研究,2021(01):83-88. CSSCI,第一作者
[11] “行规”约束:德国学术规范建设的启示[J].高等教育研究,2020(08):101-110. CSSCI,第一作者
[10] 新世纪德国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研究[J].复旦教育论坛,2020,18(03):106-112. CSSCI,第一作者
[9] 21世纪德国高校管理中的“双肩挑”现象研究[J].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,2020(04):80-87. CSSCI,独立作者
[8] 德国《职业教育法》修订的新动向及其争议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20,42(03):11-18. CSSCI,第一作者
[7] 德国高等教育“合约管理”模式的经验与启示——基于柏林洪堡大学七版目标协定文本的比较分析[J].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20,41(01):126-133. CSSCI,第一作者
[6] “集群”还是“学科”:德国卓越大学建设的启示[J].江苏高教,2020(02):1-8. CSSCI,通讯作者
[5] 德国学术不端问题内部治理机制研究[J].中国高教研究,2019(11):61-68. CSSCI,第一作者
[4] Wu, Rui (2017). Academic socialization of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in Germany: identification, interaction and motivation. Europe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, 7(3), 276-290. Peer Review,独立作者
[3] 德国高等教育治理新模式: 进程与特征——以 “柏林州高校目标合约” 为中心[J]. 比较教育研究, 2014 (7): 1-5. CSSCI,独立作者
[2] 当“讨论”移到“网络平台”——北大J课程教学网“线上讨论”激励机制探究[J]. 现代教育技术, 2015, 25(3): 115-121. CSSCI,独立作者
[1] 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-访谈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[J]. 教育研究, 2013 (10): 142-148. CSSCI,第二作者
期刊笔谈文章
[1]陈洪捷,巫锐,高帆,等.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职业教育(笔谈)[J].中国职业技术教育,2024,(30):3-25+34.
[2]阎凤桥,沈文钦,刘继安,等.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(笔谈)[J].中国高教研究,2024,(08):1-8.DOI:10.16298/j.cnki.1004-3667.2024.08.01.
报刊杂志
德国怎样做就业工作.《中国教育报》2025年06月05日 第09版. 第一作者
德国森林教育:人与自然共生、互惠. 光明日报《留学》杂志,2025,(01):24-26. 独立作者
主持课题
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国家重大项目“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”子课题四“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跨文化能力及提升策略”
北外基本科研课题“工业4.0视域下德国人工智能教育空间研究”
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青年立项课题“欧洲儿童校外教育空间创新机制研究”
北外本科教改立项课题“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教育学”
参与课题
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“教育强国内涵、特征与建设路径研究”
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课题“教师法修订的国际比较研究”
世界银行课题“欧美国家教师教育体系改革”
北外国际教育集团联合项目“国际化学校质量保障标准体系研究”
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“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”
承担课程
• 本科生课程
《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教育学》
《明辨思维:电影中的文化比较》(合开)
• 硕士生课程
《全球教育治理导论》
《民族志与影像分析》
《文明、文化与教育》(合开)
《教育学原理》(合开)
《外语课程与教学》(合开)
• 博士生课程
《比较教育研究专题》(合开)
社会兼职与服务
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
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青年教师课题(多语种方向)指导专家
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
宁波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
联系方式
wu.rui@bfsu.edu.cn